Xiaomi Vela 亮相 CWSN 2025:携八大技术优势与产学研成果,引领 AIoT 轻量 OS 发展
9 月 6 日 - 7 日,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计算机学会物联网大会(CWSN 2025)在杭州成功举办。作为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标杆盛会,大会汇聚政府、企业、学术界及行业组织力量,围绕智能物联网相关领域展开深度研讨。
自 2007 年首次举办以来,物联网大会已成功走过十八届,始终保持高规格学术与产业属性 —— 历届均云集图灵奖获得者、中外科学院 / 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专家,成为领域内极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。本届大会延续这一特质,吸引超千名行业研究者、开发者参会,共探物联网发展新路径。
小米 Xiaomi Vela 负责人顾瑶瑶受邀出席,与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微软亚洲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及高校的院士、专家学者同台交流,发表《面向 AI 时代的轻量操作系统,Xiaomi Vela 异构融合技术演进与应用落地》主题报告,系统呈现 Xiaomi Vela 的技术架构优势、生态规模化成果,以及与高校、研究院的产学研协同实践与未来合作方向。
小米 Xiaomi Vela 负责人顾瑶瑶
01
定位与生态
Xiaomi Vela 构建物联网轻量 OS 核心标杆
顾瑶瑶在报告中明确,Xiaomi Vela 是面向物联网设备与 AI 硬件的专用轻量操作系统,可概括为 “Tiny Android”—— 其资源占用量较传统 Android 操作系统降低 1-2 个数量级,同时具备功能完整性与运行可靠性。该系统的核心研发目标为破解物联网领域硬件碎片化难题,通过构建统一软件平台,为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底层基础设施支撑,推动技术标准统一与应用生态协同。
经过多年技术迭代与生态培育,Xiaomi Vela 已实现规模化落地:当前覆盖近百个设备品类,落地产品超千款,不仅支撑小米自有智能终端设备,更服务于众多第三方厂商,终端装机量突破 1.4 亿台,在物联网轻量操作系统领域形成显著的市场认可度与生态影响力,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奠定实践基础。
Xiaomi Vela 装机量统计
02
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
Xiaomi Vela 的底层创新支撑
Xiaomi Vela 的核心竞争力,源于扎实的技术架构与差异化技术优势。主要围绕三大核心板块,为技术创新提供稳定支撑:
-
内核:基于开源实时操作系统 Apache NuttX 开发,小米自 2017 年起深度参与 NuttX 社区建设,现为社区最大贡献者,连续四年每年贡献超 50% 代码修改,从根源保障内核的稳定性与创新性;
-
Framework:沉淀物联网应用共性需求,涵盖多媒体、连接、图形、上层应用框架等核心能力,覆盖绝大多数物联网设备场景,同时针对 AI 硬件打造专属能力模块,适配新兴需求;
-
工具链:对标 Linux 开发 70 + 调试与性能分析工具,在轻量级 OS 领域保持工具能力领先,大幅降低开发者上手门槛,加速应用落地。
Xiaomi Vela 系统架构图
在此基础上,Xiaomi Vela 的八大技术优势进一步凸显行业竞争力:
-
高可伸缩性:采用模块化、组件化设计,可精准适配从 32KB 内存的 BLE 模组到 256MB 内存的智能有屏音箱,完美解决物联网硬件碎片化问题;
-
高兼容性:POSIX 兼容度达 88%(传统 RTOS 仅 10%-30%),应用从 Linux 迁移几乎无需额外适配;今年已启动 PSE51 POSIX 认证,认证后将成 MCU 领域首个通过该认证的轻量 OS,进一步巩固兼容性优势;
-
内核强性能:支持 17+CPU 架构、350 + 芯片平台、23 + 文件系统及 60 + 设备驱动,功能覆盖广泛;单核调度性能优于行业标杆 ThreadX ,多核优势更显著;自研文件系统 LROFS 将文件读取速度提升 10 倍,应用启动时间优化 13%-37%;
-
全面安全性:构建全生命周期安全体系,首创 MCU 设备轻量安全容器技术 LWAC(轻量安全容器技术),实现无 MMU 设备三重隔离,是行业首个且唯一获信通院 MCU 安全五星认证的系统;
-
完备连接力:底层支持全通信协议及工业级、车规级技术,上层搭载澎湃智联框架,可原生接入小米 “人车家全生态”;蓝牙传输速度较友商提升 22%,弱网数据包重传率降低 22%;
-
图形技术突破:研发超低功耗渲染引擎与轻量级动效引擎,在低功耗硬件上实现高流畅视觉体验;基于动效引擎开发的手环小游戏引擎,成为产品差异化亮点;
-
轻量应用框架:联合头部终端与芯片公司共建 “快应用手表联盟”,支持 JS 开发、原生级性能、一次开发多端运行,破解应用生态碎片化困境;
-
异构融合架构:已应用于小米玄戒芯片、AI 眼镜、手表等产品,支持异构多核 / 多芯形态;底层 RPC 通信框架实现高吞吐低延迟,上层协同组件实现任务智能卸载,关键场景功耗优化 60%-90%,如小米 AI 眼镜续航达竞品 3 倍。
03
产学研协同实践
Xiaomi Vela 与高校、研究院的合作成果
在技术研发与生态建设过程中,Xiaomi Vela 积极与高校、研究院开展深度合作,围绕核心技术突破与关键科学问题探索,形成多项合作成果:
(一)轻量端侧 AI 推理框架研发
针对低功耗设备 AI 部署效率问题,与高校联合研发轻量端侧 AI 推理框架,通过算子优化等 6 项技术,将智能音箱语音唤醒延迟降低 50%,成果落地小米智慧屏。未来将进一步探索云边端算力协同架构,解决穿戴式 AI 硬件单设备算力不足问题,重点突破多端算力平衡、网络波动适配等挑战。
(二)WCET(最坏情况执行时间)分析技术研究
针对系统复杂度提升带来的 WCET 分析难题(测量法不准、路径爆炸、架构建模难、计算效率低),与高校联合探索基于形式化方法的模型优化与算法改进,旨在提升 WCET 分析精准度与效率,为实时系统任务调度提供理论支撑。
(三)车载以太网与低功耗 3D GPU 渲染技术:产学研合作方向探索
除现有合作外,Xiaomi Vela 在车载以太网与低功耗 3D GPU 渲染技术领域,也明确了研究突破方向:
-
车载以太网:解决 “以太网完整建模确定时延边界”、“对汽车以太网全系统进行整机级别仿真” 两大问题,构建端到端确定性时延保障体系;
-
低功耗 3DGPU 渲染:探索 “低功耗硬件 3D 渲染能效平衡”、“2D/3D 混合渲染协同优化”,突破嵌入式设备体验瓶颈。
04
开源生态与未来合作
Xiaomi Vela 的产学研协同规划
为扩大技术影响力与合作范围,Xiaomi Vela 通过开源生态搭建更开放的产学研平台:其开源版本 openvela 作为 AIoT 领域专属开源操作系统,以轻量化、高兼容、强安全为核心,为全球研究者与开发者提供低成本高效开发工具,缩短技术验证到产品落地周期,加速 AIoT 生态繁荣。
顾瑶瑶在报告中提出三大产学研协同模式:
-
共建教育社区:依托 openvela 建全国性院校参与的技术平台,推动产教融合,打造教育应用示范;
-
搭建工程师认证体系:定向培养认证 AIoT 高端人才,邀请高校教师参与课程建设与学生实践指导;
-
深化技术合作:借力高校科研优势联合攻关核心技术,布局前沿方向,申报科研专项,推动学术成果产业化。
“Xiaomi Vela 的愿景是成为 AI 时代的轻量安卓。” 顾瑶瑶强调,未来 Xiaomi Vela 将持续深耕物联网轻量操作系统技术,以 CWSN 2025 为契机,进一步深化与高校及研究院的合作,携手攻克技术难题,共建中国操作系统技术标杆;通过技术突破与生态共建,引领 AIoT 轻量 OS 赛道发展,为物联网产业高质量前行注入 “学术创新 + 产业实践” 双轮驱动的新动能。

openvela 操作系统专为 AIoT 领域量身定制,以轻量化、标准兼容、安全性和高度可扩展性为核心特点。openvela 以其卓越的技术优势,已成为众多物联网设备和 AI 硬件的技术首选,涵盖了智能手表、运动手环、智能音箱、耳机、智能家居设备以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。
更多推荐
所有评论(0)